爱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怒海归航 > 第一百七十四章 地大物博?

第一百七十四章 地大物博?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其次是亚麻,事实上这也是我们现在最为头疼的问题。你知道的,帆索、帆布通通离不开它。可这里不但没有亚麻,甚至连中麻、黄麻和槿麻都找不到;还有沥青,据我所知,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天然沥青的任何记载,以至于我们不得不从煤炭上想办法……”

煤焦沥青是大西洋学会的又一个成果。

然而其质量远远无法于波罗的海的天然沥青相比,不但冬季容易脆裂,夏季容易软化、加热时有特殊气味,而且具有很强的毒性。不到万不得已,奥普多尔是绝不会使用它的。

木材、麻绳和帆布,风帆战舰所需要的三大主要原材料竟然一片空白!董南彻底傻眼了,怎么也不敢相信“地大物博”的天朝,居然连这些最基本的东西都没有。

同时也让他意识到,几个世纪后坐在空调房间里,喝着鸟窝牌咖啡,转动地球仪,随意轻佻地指责大明王朝罪恶的禁海令,让中国在几百年间陷入了被动挨打的窘境,真是罄竹难书的愤青是多么可笑!

大大小小十八艘战舰停泊在港湾里,高高的桅杆,密密麻麻的索具,各种各样的船首雕,以及近百条川流不息、往返于码头的小艇,看上去蔚为壮观。

用伯爵的话说,现在的澳门绝对可以称之为全亚洲最大的军港。就算巴达维亚的尼德兰东印度公司舰队和菲律宾的西班牙东印度舰队那对冤家联合起来,也不一定是大西洋公约组织东方舰队和太平洋分舰队的对手。

然而,这只是表面上的。

经历过一次东方,也是大西洋公约组织有史以来投入舰只最多、强度最大的海战,除“胜利”号等首航舰队的六艘战舰完好无损外,其余舰只几乎都是遍体鳞伤。再加上刚完成一次横越太平洋的航行,所有舰只亟需进行一次大修。

“公约”号已经被牵拽到起重三脚架旁,船员们正在船头上忙碌着;木匠在新牙樯、新桅顶和第二斜桅上勤勉地挥动着手斧,大块大块光滑的木片飞舞在码头四周;掌帆长和他的助手们,还有一队非常精干的炮手,正在拆除它几乎所有的索具,以便新圆材完成之后,按照舰队参谋部的规范,有条不紊地重新安装起来;而另一群水兵都蚁聚在甲板和船舷附近,忙着用麻丝堵塞船缝。

可以说即使没有禁海令,郑和宝船也无法继续纵横四海,更不会先于西欧各国在贸易上称雄海洋。换句话说,真正要了郑和宝船命的并不是皇帝,而是造船的材料,尤其是木材!

毕竟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这个时代想造船就必须砍伐树木。

建造的船只体积越大,越是需要参天古树的树干。糟糕的是,中国建造船只所用的木材太匮乏了。因为千百年来,木材更大的用途是建筑房屋、烧火取暖。

“关键的问题还是材料,说出来真难以置信,如此庞大的一个帝国竟然什么都没有……”伯爵喋喋不休,指着千疮百孔的“公约”号,就向董南诉起苦来。

一起乘小艇视察的奥普多尔总督,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看着远处那十几条正忙着打捞火炮的中国渔船,倍感无奈地说道:“是啊,就目前而言,在东方保有一支所需要的花费,几乎是萨累的五倍!如果转口贸易没那么大利润,必然会亏得血本无归。”

对此,董南早有心理准备。但原材料匮乏的程度,他还没有一个清晰地概念。见二人提起这茬,便禁不住地问道:“有这么严重吗?”

“哦,杰克,要比你想象中的还要严重。”

奥普多尔回过头来,哭着脸,如数家珍地解释道:“圆木就不用说了,恐怕整个中国都找不出一片足以建造一条千吨商船所需的橡木。质地相近的柞木倒是能找到,可它只生长于千里之外的湖北,而且材径短小,就算找到了也没有太多利用价值。相比之下,杉木和松木则好找一些。可它们却只能用做船板,对我们并没有太多帮助。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