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万界试炼系统 > 第655章 大伊万之威

第655章 大伊万之威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最后,苏俄军方决定派遣一架tu–95v型轰炸机执行这次试爆任务。

还会派遣一架tu–16獾式喷射轰炸机作为观测机,负责将试爆的画面以图片和影像的方式记录下来,同时将爆炸时的空气作为样本收集。

另外,由于这种特大号核武过于庞大,所以负责试爆的这架tu–95轰炸机必须将机体内的燃油槽和机腹炸弹舱门移除才能达到执行此次任务的标准。

同时,为了试爆人员的安全考量,用于试爆的特大号核武还特别加装了一个重达800公斤的减速伞,以延迟炸弹释放坠落后的时间和速度,也好让任务机与观测机能够撤到距离原爆点45公里以外的安全范围。

并且,执行任务的轰炸机和观测机均涂装了含有特殊材质的白色无机反光涂料,以避免试爆的高温造成人员或两架任务机的损伤。

原本按照苏俄核子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的计划,这种特大号核武的爆炸当量设计的是相当于1亿吨的tnt炸药。

不过后来经过苏俄物理学家的计算和评估后发现,假如这种特大号核武在英格兰中部试爆,尤其是为了造成大规模地面破坏效果而以低空方式引爆,其引爆后含有放射物质的落尘也会轻易地影响到以苏俄为首的地表人类东方阵营国家。

如果在当时的西德空引爆这种特大号核武,致命的放射性尘埃更是能影响到苏俄本土的边界地区。

在得知1亿吨tnt当量的核武爆炸后的威力,以及核子落尘对环境的影响后,苏俄当局考虑到核爆之后,可能会由此引发的内政难题和外交风波,因此最终决定将试爆的特大号核武当量减半为5000万吨tnt的当量。

接到苏俄决策层的命令后,苏俄的物理学家们经过多次计算,为了避免核辐射尘埃影响,决定把原来包覆融合蕊用的铀238换成铅,这样一来就能控制融合反应中,扩大进行裂变反应的铀原子和中子的速度。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1961年10月30日午,携带特大号核武的轰炸机和负责记录的观测机,从科拉半岛基地起飞。

莫斯科时间的午11点,两架飞机到达了试爆的新地岛群岛西岸的预定空域1.05万米的投弹释放高度。

经过一番准备后,任务机以伞降式空投的方式,成功的把携带的特大号核武投放。

莫斯科时间的午11点32分,这枚特大号核武降落到4.2千米的引爆高度,特大号核武内置的气压感测器感测到了设定高度,当即启动了自动引爆。

在融合阶段中的中子加速裂变的过程也就被终止,也因此这种特大号核武全部的能量中大约97%都来自于核聚变方式。

最终的试爆试验也都按照这个方式进行,以此避免无法预期和控制的核子辐射落尘对邻近和偏远地区,以及苏俄本土造成的严重环境影响。

不久,苏俄的核子科研人员成功制造出了两枚这种特大号核武氢弹。并计划将其中一枚于1961年10月30日在新地岛试爆,另一枚则作为研究和备用。

用于试爆的特大号核武的弹体总重量为27吨,总长度为8米,总直径为2米。

由于这枚特大号核武实在太大,爆炸威力和杀伤范围又异常惊人,所以苏俄的科研人员在如何才能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又能成功对这种特大号核武试爆的方法,伤透了脑筋。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