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大明元辅 > 第288章 经济与党争(十一)京华纺织

第288章 经济与党争(十一)京华纺织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如此,京华纺织会怎么做,那还用详细说明吗?我京华是“京华纺纱机”的发明者,旗下还拥有京华工匠学堂输送过来的源源不断的技术人员。我可以不断改进提高纺纱机技术,可以不断优化生产组织模式,最后降本增效,达到“靠技术可以碾压你们,靠质量依然碾压你们”的目的。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江南财阀们的生产和销售压力自然是一步步升高,最终达到一个难以对抗的地步。但江南财阀之所以能成为财阀,自然不会蠢到傻傻看着最终日期来临。

他们在感觉到危险之后就很快联合起来,先是意图在政治上动摇高务实,失败之后也绝不拖延,马上回到商业主战场上(但政治上也没完全放弃),直接开打价格战,希望抢回市场、逼迫京华让步。

或许有人会怀疑,京华的优势那么大,江南财阀怎么会认为价格战有用呢?其实,价格战只是商业层面的反应,他们也未必真的认为单靠价格战就能逼迫京华退让。

他们的真实目的是把事情闹大,闹到高务实不得不正视江南商战的激烈程度,从而考虑做出妥协。

京华对大明全国的凡其涉及的领域几乎都有独特的优势:技术先进、资本充裕以及政治资源背书。

在这种情况下,京华抢夺市场份额通常都是简单且直接:因为技术先进,所以我产品竞争力强;因为我资本充裕,所以我可以降价促销,甚至有时候称得上倾销;因为我背后有几乎天下最强的政治背书,所以我无惧你们背后搞鬼。

这样一来,压力就给到了竞争对手。江南财阀一开始觉得只要大家联合起来,统一按照某一价格来进行销售,就能达到稳定市场价格的目的,从而确保利润。然而现实是京华给了他们一个响亮的耳光——京华纺织根本不管他们的统一定价,直接按照自己的销售思路来。

结果自然毫无疑问,消费者又不傻,你张家的布卖一两时,京华的布只要八钱,而京华的布甚至质量还要略好一些,那我傻了才不去京华买布啊!

这就可以引出第七和第八条导致价格战的原因。其七,获取先行优势:如果一个企业能够率先降价,那么它在短期内就能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并有可能在未来继续保持这种优势。抛开京华自行创造的新市场不谈,当京华加入某一旧有市场时,往往都是如此开局。

高务实会因为江南商战过于激烈就放弃京华已然拥有的各种优势而做出妥协吗?当然有可能会,而且妥协的概率很大。

而第八点也就更直接了,薄利多销: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盈利,而降价至较低价位可以达到薄利多销的目的,从而增加企业的利润空间。

之前多次说过,京华内部的各部门实行的是自负盈亏模式,但没有细说的是在“自负盈亏”背后是什么。其实既然要自负盈亏,自然背后就会有“分红激励”、“末位淘汰”等相应的奖惩机制,否则高务实早就亏破产了,哪还有京华如今的商业巨无霸出现?

基本上,除非高务实下令各部门进行联合调配——比如现在西北方向的京华各部就都要为西征出力——否则京华内部不仅不会联合行动,甚至有时候还会出现错位竞争。

比方说,京华钢铁和京华基建两个强力部门,就有时候会因为一些重合产品打得不可开交,而一般来说这些事虽然会有报告送达高务实案头,但高务实绝大多数时候根本不管。不是没有人为此“斗胆进言东家”,但高务实一般会回答说:“有竞争才有进步。”然后继续不管。

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京华各部的管事之人自然一切以竞争为导向,对内要竞争,对外更要竞争。毕竟道理明摆着:不管是我要分红,还是我要“进步”,首先都必须先提高盈利,因为盈利才是京华各部(甚至包括需要直接参与战争的相关部门)首要考核目标。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