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靖明 > 靖明 第142节

靖明 第142节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广东形势自有张孚敬和陈金、麦福、朱麒盯着,朱厚熜要解决的是问题根源:一切都是因为新法。

御书房安静下来,李充嗣也产生了跟崔元当初一样的感觉:这参预国策会议之臣,一定要备几丸药随身带着。

什么天下合流阻广东……在这国策会议上,不就是众臣同心阻皇帝?

首辅只能再次代表开口:“陛下,臣此前就有言,革弊图新,臣非不愿也。然百年积弊,其事之难,实在于此。田赋根本,徭役之用,课程督管,仓储转运,军政之分,全都纠缠在一起。而于广东,还另有市舶海禁、边疆卫所之难。新法从何处入手,臣等实非因为那方逆所谓臣等之田地而为难。”

杨廷和现在仿佛真的成了变法派一员,不是不想做,但得说清楚难处在哪。

民的定义,在他们心目中也各不相同。

文彦博说:陛下为与士大夫治天下也。这句话,表面上很多人不会附和,但心里会默默点个赞。

而现在,这种表面争斗、彼此争吵之下的底色又是什么?

桂萼看不出来,张孚敬和杨慎也看不出来。

没谁要害谁,都是默契。

“缩绳隐田、诡寄匿户、借灾报荒、飞洒、宽线……这些地方的手段,乡绅富户官吏勾结。去岁广东只清丈了广州府、肇庆府等不足三府之田地,情形已然大为堪忧。两府之应赋田地,较弘治年间又少了两成之多,这还是已经算上了部分隐田、部分没有买卖凭据之豪夺田地的结果。”

“至于广东军屯田地,国初仅七十余顷,如今呢?七万余顷!臣也不清楚广东这些年来又有多少民田转为军屯,然纵使广东屯田产量已逾十五万石,朝廷年年还需向输送粮饷!”杨廷和长叹一口气,“陛下,这只是清丈了不足三府之田地,还未对赋役试行新政啊。”

朱厚熜听着。

田地是这个时代能提供最稳定产出的资产。就算要做生意,田地的稳定产出也是保障,而行商总会有巨大的不确定性。

于国家而言,粮食也是最重要的,人首先得活着。

要不然诸部奏请,内阁有意见那时候为什么不提?跟今年大婚有关的加派,为什么每件事都要皇帝自己点头答应?

朱厚熜听得嘴角露出微笑:想让我背锅啊,想和稀泥啊,对新法的根本难处隐晦地提醒啊。

“行了,别演戏了。”

皇帝一句话让这帮老臣心里都大大跳动了一下。

朱厚熜制止他们的进一步争吵:“广东试行新法,各省惴惴不安。如今的情势是什么?是天下合流,欲在广东一省阻新法成效。三五年后越改越差,朕就会断了念想,朕说得没错吧?”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