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 第五百零八章 四个君士坦丁

第五百零八章 四个君士坦丁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随着贸易的复兴,对海上力量的需求自然也会快速增加。作为一支一向相对独立的力量,虽然成员里有大量希腊人,但他们和城里的各个势力,关系一直比较微妙——海军实际上多少有些看不起城里的希腊老贵族,但又和这些常年从事贸易的人,免不了产生往来。

而今天晚上,他们这里却很沉静,没见有什么动作。直到一些市民受到大火波及,开始向海岸逃跑,港口的海军才反应过来,匆忙进行准备。看到这种情况,太后没有放过机会,带着几个随从,就闯进了军港。

海军的几个首脑都不在这里,港口里,只有营地的守卫和几个轮值的军官。几条船正在进行夜航的训练,刚刚返回。太后立刻要求,把所有能召集的士兵集合起来,上岸准备进行作战。

军官们对此完全摸不着头脑,觉得就算迎敌,也应该上船出海。至于岸上,应该自有人对付。不过,返航的小船队里,领头的正好是史家的长孙史恪,他和太后比较熟,所以主动出面,压制了反对的声音,一边把两条载有舰炮的船划过来,在岸边游弋,炮手在船上待命,随时准备提供支援;一边让其他值守的水兵武装起来,去控制港口外几处要地。

太后虽然一直不管事,和其他人没有太多行政往来,但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她相对中立,并没有让其他人忌惮或者怀疑的地方。所以,见他出来主动揽下指挥权——当然,也包括事后的责任,其他军官便不再反对了。

实际上,他的这套方案,也基本上没有在任何一个地方实践过。被否决之后,直到郭砥本人去世,都被束之高阁。

原因也很简单:紫帐汗国就不需要这个规模的要塞。他的陆上敌人主要就是欧洲人,而欧洲人的军事制度,决定了他们几乎不可能进行大规模袭击。

边境上的交战,往往是两边的地方自行组织,最大也基本不过几百人。再往上,就只能是大领主出面,而且需要大张旗鼓地召集封臣、拉雇佣兵,字面意义地让世界都知道——这样才能吸引来更多更好的佣兵,结果可能反而更省钱了。

面对这种单项透明的情况,紫帐汗国一般也不会死守,而是同样集结主力部队,争取在野战中解决敌人。因为自己这边动员更快,所以能保持很长时间的战略优势;而野战消灭敌人,也比攻城轻松多了,更有利于他们骑兵发挥。

所以,结果就是,大家认为小战斗用不上这种城防,大战又都是紫帐汗军队主动出击去打野战了。野战如果打输了……那缩在城里也是等死,不过是多拖一会儿而已。还不如放弃这种大而无当的城市,回草原上放羊,找机会卷土重来呢。

之后,他又按照太后的要求,调了一艘快船,把太后一行直接沿水路,送到城外的会场附近。

在这里,她见到了急的团团转的安娜皇后,和已经醉的不省人事的众人。看了一眼其他人之后,她没去管呼呼大睡的儿子孙子,而是走到大帐边上,王丞相那里,伸手拽住他的头发。

“老王,起来了!”

然而,王丞相喝得也酩酊大醉,完全没理她。太后伸出一只大手,在护卫们意外的目光中,对着他连扇两个耳光。但就算如此,王丞相也只是不满地嘟囔起来,说着听不懂的胡话,没多久,居然又睡着了。

太后一时无语,只好走到摆赛汗旁边,也对着他来了一遍——这次,大家的目光已经变成了惊愕。

直到现在,大都城里都不是单一一支城防军,各个战团乃至海军,都在城市里有驻地,关系也错综复杂。哪怕现在大部分驻军已经搬到城外去了,很多问题还是存留了下来。

整个城市里的正规武装,实际上都还是“外向”的,思路依然是准备外出作战。遇到意外情况,没有统一的军团指挥部管理,就到了连谁该去平乱都说不准的混乱程度了。

这次唯一的优势,就是发现城里出现变故之后,很快有人给太后通风报信了。虽然常年不管实际事务,但太后这次的反应相当快。她一方面派遣人手,去紧急把重要人物捞出来;另一边,她自己则迅速离开了常驻的修道院,没有等更多人集结,或者谁来找她,就主动出发,冒险赶到了海军的营地。

除了瓦良格控制的城门之外,还有一处不在传统“城卫军”控制下的出入口,就是位于金角湾的海军码头。

真要说起来,金角湾舰队其实才是“最后的罗马人”。哪怕到巴列奥略王朝彻底衰落之后,这支小舰队都还存在着,甚至还对海湾对面热那亚人发起了一次进攻,迫使他们答应放宽条件,分更多钱给城里的希腊小朝廷。这也是整个王朝,最后一次有意义的主动进攻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