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建文大帝 > 第九十五章 宝钞之痼疾

第九十五章 宝钞之痼疾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就算现在重新去定一个钞法,也很难去弥补之前的问题,朱允炆也不知道之前超发了多少的宝钞,他也不想因为这些宝钞导致自己现在的财政出现问题。毕竟终大明一朝,国库一直都不算充裕,可以说一直在磕磕巴巴的过日子。如果要是回收这些宝钞,那么可以预见的就是整个国库都会受到影响。

“皇上,臣有事启奏。”前排尚书队伍站出一人,正是户部尚书赵勉。

“赵尚书有事请讲。”朱允炆点了点头,虽然他现在已经有些疲倦,但是针对一名尚书难得在朝会时候的启奏还是要真正对待。

“皇上之前要举军平乱,但是这国库却并不丰盈。按照惯例,接下来几个月的俸禄要钞米兼支,但是现在大明通行宝钞在民间已经接近四不抵一,这也让臣很是为难。”赵勉的上奏是接着之前平乱的事情继续下去的,虽然说是挪正了方向,但是抛出来的问题确实让朱允炆无从下手。

这大明通行宝钞又称作大明宝钞,是朱元璋模仿元朝发行的纸币,也是明朝官方发行的唯一纸币,该纸币贯行于明朝二百七十多年。与太祖洪武八年始造。由于当时缺铜,于是明洪武七年颁布“钞法”,设宝钞提举司,其下再设抄纸、印钞二局和宝钞、行用二库。并于次年以中书省南京名义发行。

不过因为当时纸质较差,大明宝钞难以耐久,而朱老八在银行业上业务水平有限,不知道超发滥发的坏处,只发不收,既不分界,也不回收旧钞,绝无近现代的准备金意识,致使市场上流通的纸币越来越多,宝钞泛滥成灾,发行当年就通货膨胀,贬值极快,人民纷纷弃之,原本定下的价值是一锭钞值一石米,到后来百锭钞都买不到一石,最后“积之市肆,过者不顾”,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散去。

“赵尚书,那现在钞价几何?”朱允炆问起了这个问题。

“回皇上,这钞价在各地都不一样,以京师应天府为准的话,基本上是五抵一的钞价。不过这钞价也是有升有降,也很难说一个定数。”这件事虽然算得上突发,但是赵勉还是很顺利的说出了现在宝钞的币值。

朱允炆听到也是有些惊讶,已经超发这么多年,没想到币值还是那么坚挺。要知道某党的金圆券,堪堪半年就沦落到废纸价。

但是其实大明宝钞其制度之混乱朱允炆自己是知道的,其不兑现,不分界,不限地区和流通时间,不规定发行限额,没有发行准备金,不改币名和形制,币制始终如一,同时大明朝廷还极少回笼宝钞,尤其是赋税也不能通过宝钞去支付更是限制了宝钞的官方用途。

而且洪武九年曾定倒钞法,此法规定在各地设行用库收换昏烂钞。十三年又规定了调换昏烂钞的界限,凡票面金额、文字可以辨认的都可以继续使用,且不许对用旧钞买货者提价。但是在实际操作上,收赋税只收新钞,导致民间对旧钞则降价使用或拒用,而这个局别对待则是形成了新旧钞的差别价格,强行导致了一个币值不统一,造成了以后的通货膨胀。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