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民国之文豪崛起 > 825【安排】

825【安排】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周赫煊为什么要找许传音?

因为此君在战争期间主动留下,担任国际红卍字会副会长,主持国际安全区的难民住房安排工作,并成为国际救济委员会中唯一的中方委员。

在许传音博士的主持下,共在南京建起了25个难民营,收容了约20万到30万难民,他还把自己的两栋洋房也拿出来给难民住。

作为唯一获准在南京城内自由走动的非汉奸中国人,许传音博士全程目睹了日军暴行,他后来成为东京审判庭上指控日军南京大屠杀的重要证人。

周赫煊问道:“许博士,如果日寇攻陷南京,你会带着家人离开吗?”

八月十三日,就在周赫煊离开上海的第五天,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长谷川下令:对南京、广德、南昌进行空袭,并对上海虹桥机场予以突袭。随后两日,日军派遣军舰16艘,载乘海军陆战队若干登陆淞沪,日本内阁也决定向上海派遣陆军增援。

史称,八一三事变。

中国这边,南京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任命张治中为第九集团军总司令,任命张发奎为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对登陆日军予以坚决抵抗和打击。

英美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日战争的态度是袖手旁观,并且美国在持续卖给日本战略物资。德国表面上倾向于日本,但继续暗中向中国出售大量军火。

无关国际友谊和道义,美国和德国的做法都是为了赚钱。

许传音摇头道:“应该不会走。我身体不好,家业也在南京,我必须留在这里保住家产。周先生认为日寇会攻到南京?”

只有苏联站在中国这一边,并很快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各大国都采取中立立场的时候,苏联单独声明不与中日战争的中国方为敌,事实上就是在声援中国,并把日本确定为潜在敌对目标。

苏联的做法,同样无关国际友谊和道义,这属于地缘政治的范畴。

不管如何,《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给危机关头的中国带来极大鼓舞,不管是南京政府还是各界人士,都对此条约的签署感到无比兴奋。

当八一三事变的消息传来,周赫煊已经到了南京,专门托人找到一位先生——许传音。

“周先生怎么专程来拜访我?”许传音感觉有些纳闷儿。虽然他在南京当官,但官职并不大,不可能入周赫煊的法眼啊。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