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313章 使团抵达印度,不重文化的印度

第313章 使团抵达印度,不重文化的印度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他被高宗本强兵压制,被迫使用景泰十一年的年号,放弃自己的年号。

仅景泰十年到景泰十一年,来到暹罗做生意的商人,高达三万人,双方使团各出使七次,彼此加深熟悉。

其实是大明加深对暹罗的经济控制。

在景泰十一年四月,派来一支由翰林院组成的进士使团,有72位进士,带着渊博的知识来到暹罗王都。

帮助暹罗进行汉化。

最重要的是,给暹罗带来了的纸!

大明将顺化、广南、广治,以及从老挝割让的土地,合并建立南柯府。

南柯府知府,如今空悬,但边永得知是御史秦纮来担任知府。

南柯府西部,陈兵三万,防备柬埔寨、老挝和暹罗。

南柯府的建造,皆由三国派工匠来建造,当然了,这是拉梅萱刘珪巴不得的事情,他们想破解大明建筑的秘密。

然而,城池等建造,皆由三国奴隶完成。

没错,暹罗还在用贝叶,纸张皆是从大明进口的。

暹罗自愿汉化,大皇帝则赐下纸张技术,让明商来暹罗开办造纸厂,让暹罗高层用上洁白的纸张。

明商还传来墨和笔,教暹罗高层书写汉文。

摒弃自己的文字,官方文字一概使用汉文。

刘珪是半主动汉化的。

军事防御,则由大明的奴隶完成,并不许三国人观看。

不过,大明先进的建筑经验,也被他们学到手了,刘珪打算修建汉城,并改都城大城改名为汉城。

又听说朝鲜的汉城,被大明一把火焚烧后,顿时打消了这个念头,还是叫大城吧。

暹罗上下,都在改汉名,穿汉衣,进行汉化。

盖因大明强盛,就如日光般炽热,照得属国睁不开眼睛。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