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之铁马山河 > 第一百八十二章 黄县

第一百八十二章 黄县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就比如说刘秀那个位面之子,要不是一系列的偶然,想要重新建立东汉也未必会那么容易。

满清的倒台也是,应该说满清会灭亡几乎是必然的。毕竟那么一个腐败无能的政府,他不倒台谁倒台?

可是在1903年之后,整个中国的工商业其实正处于一种兴旺发达的情况,这点从当时满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就能看的出来。再加上1914年就要爆发的世界大战,说不定就被续命成功,少说也有个五年十年吧?

偏偏这个时候发生了橡胶股票风潮,使得满清政府不得不将四川铁路收归国有。而四川人的起义,也使得满清政府不得不从武汉调派兵力去镇压,造成了武汉的空虚。再加上那一点烟灰引来的爆炸,导致武昌起义的提前,一些都处于一种非常偶然的状态之中。

嗯,还有袁世凯,实际上袁世凯南下的时候根本没打算攻下武汉,只是为了造势逼满清下台,他的功劳也不小…

而跟历史上记载的也不同,真正终止了满清政权寿命,使得他错过这个时机的并不是什么武昌起义,至少并不单纯的是武昌起义这一历史性的时间(其实整个武昌起义的过程中也是非常曲折的,比如说本来历史上武昌起义是要等一段时间才发生的,但是在起义军人配制火药的过程中,有人违规操作——————简单些讲,就是在有人制造炸弹的时候,旁边有人一边抽烟一边看,然后咣的一声,造炸药的人进医院了,剩下的人也不得不撤退,躲避警察的追查,并在这个情况下不得不提前起义),而是源自于一次炒股失败…

20世纪初,由于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造成橡胶资源紧缺,价格暴涨。1908年伦敦市场橡胶每磅售价2先令,1909年底涨至每磅10先令,1910年春达到最高点12先令,国际资本大量转向了橡胶资源的开发。南洋群岛是各国投资的重点地区,到1910年初,为开发南洋橡胶资源而成立的公司达到122家。在伦敦金融市场,橡胶股票最快的销售速度是100万英镑的股票在半小时之内销售一空,国际橡胶投资已接近疯狂。

中国最大的资本市场上海也被深深地卷入了这场国际资本橡胶投机活动。据《泰晤士报》估计,在开发南洋的122家橡胶公司中,至少有40家公司开设在上海,大多由上海的洋行经办并代售股票,并在上海的外国银行开户,40家公司的资本总额达2500万两。

当时,很多上海人连橡胶是什么东西都还没弄明白,仅凭道听途说,就疯狂抢购橡胶公司的股票,惟恐落于人后失去暴富机遇。在从众心理的驱动下,到1910年4月,仅仅几个月时间,40家公司的2500万两股票已经销售一空。经过炒买炒卖,股票价格轮番上涨。一家叫做“地傍橡树公司”的股票在上海股票交易所的开盘价格,1910年2月19日每股仅25两,4月6日就上涨至50两,一个半月上涨了一倍。

然而泡沫始终是要破灭的,只是这次的泡沫在破灭的时候造成的影响有点大。

————————————分割线——————————

咳,莫名其妙的说了这么多,不管怎么说,任何一个朝代的末期都有点民不聊生的意思。中国的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秦朝如此,然后的汉朝也是如此,唐朝也是如此,宋代不好说,有这方面也有自身的问题,明是如此,清也是如此…

1910年7月21日,上海的正元、兆康、谦余三家大钱庄同时倒闭,亏欠其他钱庄和银行款项700万两,上海市面猛烈震荡,此为形成恐慌的第一道冲击波。同年10月8日,中国最大的银号上海源丰润倒闭,累及各地17家分号,恐慌波及全国,形成恐慌的第二次冲击。1911年3月21日,著名的票号上海义善源倒闭,牵连外埠分号23家,形成第三波冲击,恐慌达到极点。受金融恐慌的冲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从1903年之后连续6年的上升势头被打断,大萧条延续了数年之久,破产的商号和企业不计其数。

源丰润的倒闭,带倒了9家银号和钱庄,造成30家钱庄歇业,金融恐慌爆发了。继源丰润之后,义善源不能独存也告倒闭。源丰润、义善源分号遍布全国,往来庄号不可胜数,它们的倒闭,致使北至营口、北京,南至广州,西至重庆,全国各大商业工业城市陷入一片恐慌之中,随之而来的全国经济萧条也就在所难免了。

当然,事情还不止这么简单,当时的满清政府根本没钱填补空缺,不得已之下只要把川汉铁路归为国有,打算把这个铁路卖了来挽救一切。但是正是这个才是真正最要命的东西,那铁路是四川人卖血弄出来的,你一句话不说就要收归国有,而且补偿又少的可怜,四川人怎么可能会同意。

于是理所当然的,四川发生了各种各样的起义。为了解决这一情况,满清政府调动了当时驻扎在武汉的新军,一种通过西式办法组建的军队,战斗力还是很强大的。大量新军被调离武汉,使得武汉空虚,而当时在武昌的起义者就抓住了机会,趁势发起起义。

只能说,很多的历史事件真的是在一系列的偶然情况下发生的…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