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盛世中华 > 三百六十四章 何为绝响?

三百六十四章 何为绝响?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一名词在满清治下变的是那么的泛滥、不值一文。

凡被认为对满清不利的,都要进行修改或毁灭。《天工开物》就是其中之一。如其《佳兵》章中就有“北虏”、“东北夷”等反清字样。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其兄宋应升的《方玉堂全集》,以及友人陈弘绪等人的一些著作都具有反清思想,提倡“华夷之辨”,因此早早的就被满清统治者给予销毁。

钱大昕注意到《天工开物》之时,市面上早就已经不予流行了,除了少数的藏书和世家书库中,你一点它的影子都看不到。

待《四库全书》修编,满清『政府』借收书之名更是销毁了不止一本《天工开物》。那是一场中华古籍的浩劫。

乾隆十六年弘历南巡,钱大昕当时年仅二十出头,却早已经文满江南。因献赋获乾隆亲赐举人,官内阁中书。十九年,中进士。复擢升翰林院侍讲学士。

当时是,其在翰林院中无意中开到了名相张廷玉裁编的农书《授时通考》,在其第20、23、26等卷中,看到了被引用的《天工开物》之《乃粒》、《粹精》等章。

那时的钱大昕就已经惦记上了《天工开物》,随后几年查找,却都是不得其索。

《天工开物》初刊于明崇祯十年。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也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作者为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后世的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其内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等生产技术。尤其是机械,更是有详细的记述。

梁纲到来之时并不知道这个事情,可是他与王贞仪有联系,王氏研究天文、算法等等的时候,梁纲就自己所知的一些提点过王贞仪,其中就有提到《天工开物》。也正是那时,梁纲才知晓,原来在满清绝大部分的人都不知晓有这本神书在呢!

事实上如果梁纲能够在二十一世纪百度一下《天工开物》,他会更加郁闷的发现——中国自从清末开始以来流传着的《天工开物》文本,其中绝大多数竟然都是来自日本。

西历1771年,日本书商柏原屋佐兵卫,发行了刻本《天工开物》,这是《天工开物》在日本的第一个翻刻本,也是第一个外国刻本。从此,《天工开物》成为日本江户时代各界广为重视的读物,刺激了当时日本哲学界和经济界,使之兴起了“开物之学”。

而那时,正值乾隆中期的清王朝,《四库全书》已经蓄势待发,即将正式编修。

先后被译成日、英、法、德等多国文本,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如:此书在世界上第一次记载炼锌方法;“物种发展变异理论”比德国卡弗沃尔弗的“种源说”早一百多年;“动物杂交培育良种”比法国比尔慈比斯雅的理论早两百多年;挖煤中的瓦斯排空、巷道支扶及化学变化的质量守恒规律等,也都比当时国外的科学先进许多。尤其“骨灰蘸秧根”、“种『性』随水土而分”等研究成果,更是农业史上的重大突破。

可惜就是这样的一本神书,经过满清百五十年的统治之后,却几乎已经在中国绝迹,甚至于世上连知道这本书的人都没有几个!

在明代,《本草纲目》、《徐霞客游记》、《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算法统宗》、《瘟疫论》等等……在这些科学著作的背后,不仅有高水平发展的农业,还有高水平发展的手工业和商业及各行各业。所以神著一出,就‘竟相翻刻’,闹得一时‘纸价腾贵’不在少数。《天工开物》问世以后,第二年就被刻印出版。几年后,书商杨素卿认为有利可图,决定再度翻刻。雕版已成,未及印刷,明朝却已经灭亡。到了清初,杨素卿经过几次改版,才得付印。但是杨本以后,便无人翻刻了。因为情况变了!!

在满清的高压文字狱下,《天工开物》已经很难广泛传播了。

中国自古就有强烈的“华夷之辩”意识,尤其是在大量的古籍之中。满清入关后,为巩固其作为异族的统治,消灭汉族主体意识,对中国古籍经常『性』的进行集中整理、检查、修改和销毁。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